[ 钟奇闻]跟不上的地铁,才是我日常。早一点或晚一点外出的结果还是——恰当而奇妙的绕开下一趟地铁站。
花样追赶不上地铁站的编辑哭晕在厕所。
还好我居住在五环以外,地铁算不上拥堵,又能够偷看地铁上的人都戴上怎么样的表。但是,这几天的天气又更冷了,谁又会把手腕露在外面?
还真没有人鼓足干劲?行吧,能够专心致志刷微博了。
今日会开选题会,这也是每星期的例行会议。我一边捶着他们昨天晚上睡落枕肩膀,一边惦记着这个星期的选题。
一到开选题会的时候我焦虑不安,倒也不是由于搞不懂选题。要我紧张的原因是我是个十足的“场景怂”,尽管开例会并不是什么场景。
但大会上,你需要当小伙伴们的面讲话。这一定是在为难我这一天性“羞涩”的男生。
“十分钟后召开会议”小编亮晃晃的头像图片又弹了出去。
“不用紧张”,深吸一口气,走入会议厅。
可能很多人会好奇心,手表编辑一般喜爱写什么?自然就是你们爱看讨论的话题,例如在今年的某钟表展上深受大伙儿关心的是哪几种手表,比如有场交易会上又拍出了高价手表,例如哪个明星现在又曝出桃色新闻,那么就顺带盘点一下他手里的表,外在网上有关手表又有何新的声响……
但是也是每天都是钟表展,每天都是手表被拍到出高价,假如你看到我在冥思苦想,并不是在想选题,便是在想选题。
除了这个可以通过的选题,还有一些选题被泥牛入海,例如“怎样避免成为一个油腻成年人”这种好奇的选题,浏览量寥寥无几、评价也寥寥无几,一个手表编辑日常心寒。没人看很心痛,看过评论里的“指责”也挺心痛,“矫情”的手表编辑眼里满含眼泪。
针对入行的手表编辑来讲,实际上被前辈diss(否认)我认为是一件非常值得感激的事儿,如果你不想你快一点发展,快一些融进这个行业,快一点把立在手表世界里另一只脚迈入来,他们才不想关心你写得什么、写的怎么样,终究师父领进门,修习确实靠你自己。
过意不去逐渐强制心灵鸡汤。我只想给自己经常会被前辈diss找一个宽慰。
被前辈diss完,我在本子上记录下来分别的立场(并不是记恨哈,真的不是啊),期待等着我成为大家的前辈时,我这些幼稚的见解拥有真相的根据,而非只是说说而已。(那样我就可以diss我的晚辈了!)
“好,大伙儿没有问题今日的会就可以开到这儿”,“梆梆梆”——宛如下课铃声响起。
就像小时候艳羡大人没有束缚一样,如今的我逐渐艳羡小孩子的日常生活,无拘无束。
在确保任务量前提下,针对稿子的品质大家一样拥有规定。针对互联网编辑,好多人拥有偏见——经验不足、不专心、起点低。我还记得刚来的时候,一位前辈这样对我说,无论有没有在看看你的文章,你写的东西得先过你这一关。
过心里面这一关,说起来不容易干起来都不容易。比较爱对着干,手表编辑更是如此。
一个主要参数不对,那便是不对,没什么原因争辩。
一张配图图片不对,有些时候或许你没发现,可是表友们的双眼但是慧眼。礼拜天你还是要从床边站起来,打开计算机收拾自己的烫手山芋。
在下一篇《一个手表编辑的一天》中,评价上面有一个同事说道“这就是我的日常,一天到晚运送的信息,可是朝九晚六还蛮相对稳定的”,那是你的日常。
并不是我。
“码字”并不是简单的把信息归纳在一起,这需要我们将零散的文字信息以一种方法串连在一起。针对手表编辑而言,这就需要你平常针对手表知识的积累,也要你自身具有的一些文学修养。而非简单的文字搬运工人。
作为一编辑,平日积累下来的相关专业知识不但相关手表,社会热点、明星八卦乃至小至气候变化,你必须有一定的积淀,再把这些知识融合到一起。你也要设计灵感,不太巧合的是,我设计灵感并不是早晨9点到晚上6点按时就会有。
有时候我坐在计算机眼前,憋的满脸通红都写不出一个字。
有时候站在窗子旁,看见马路边泛黄的落叶和背着书包的孩童,文思井喷式,飞步返回计算机眼前。
因此当家的跟我说,工作压力不要太多,千万别经常熬夜,也不要再喝这么多的现磨咖啡,不必吃这么多(这才是关键吧)。
我也只能腆着笑容说“好”。
尽管我不甘心,设计灵感来源食材(有一位名人说过书是吐司面包嘛)。
有关《手表编辑》系列产品,临时我便说到这里,感激的废话不多说,谢谢你们。(世家 图/文 莫扬)
原创文章,作者:leping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njiayf.com/wb-6985.html